从创业和投资角度来看,AI领域机会很大。据摩根士丹利的数据及启明创投科技团队的分析和评估,仅是2023年,全球一级市场在AI领域的投资金额达到了224亿美元,超过了过去十年加起来的总和。
224亿美元中,超过2/3的钱投向从事基础设施或模型研发的企业,约20%投向生成式AI应用企业。周志峰预测今年及未来两三年,两者的比例会显著转变,越来越多的资金将投给应用企业。去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提起生成式AI的典型应用主要有三个:ChatGPT、Character.ai、和Midjourney。而今年,AI应用已经品类众多。
启明创投在AI领域的投资策略已经发生演变,从将AI视为一个技术或一个垂直领域去进行投资,转变为将其视为基础能力、去寻找其在千行百业落地的巨大潜力,今年起重点关注7类生成式AI应用:垂直行业AI(Vertical AI),企业AI (Enterprise AI), AI交互平台,AI内容平台,AI工具,AI游戏,AI硬件。
“从投资数量上来讲,未来我们投资的企业80%都会是生成式AI的应用公司。”周志峰说。他认为生成式AI仍处在其发展周期的早期阶段,相较于互联网浪潮中应用的落地时间点,当前AI浪潮中应用的爆发预计将会显著提前。与互联网时代不同,AI的应用不需要等待5~8年才会迎来大规模爆发。
这是因为过去几十年,互联网、移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为整个生态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因此AI应用将会与底层技术同步发展,我们目前既处于互联网90年代那样的基础设施建设阶段,同时也接近于2000年左右的应用发展水平。生成式AI应用企业从0到1的成长时间比其他领域更长,需要同时克服TPF(技术-产品契合度)和PMF(产品-市场契合度)两大挑战。所以,创始团队需要更大的耐心和决心,理解技术(技术的边际)、理解产品(原生AI产品的新特点和新分发机制)、理解世界(全球化发展的机会)。
周志峰将生成式AI创业者归纳为三类典型画像:一是AI科学家,来自研究机构或科技大厂的AI研发部门;二是产业专家,对某个行业特别了解,或是产品、运营等的高手;三是新锐创业者,有越来越多的95后甚至00后的创业者。
在技术还未成熟时找到合适的产品形态。三类创始人都有各自明显的优点和缺点。目前来看AI科学家创始人占比约1/3,这说明技术浪潮还处于发展早期阶段,这类人群对技术底座的边界掌握地更精准,对技术发展的感知也更敏捷。周志峰认为在未来两三年,第二类、第三类创始人的占比会持续显著上升,并成为主流。
绿碳神州云·数字化能碳管理平台是在中国节能协会的指导下,由李烈军院士领衔,在首席科学家——(斯坦福全球前2%科学家)周腾教授、博导及博士团队,利用高技术计算平台、数字与流程模拟系统,Ai核心算法的支持下,历经两年多时间研发完成。6月14日于粤港澳大湾区“数字化能碳管理·碳交易高峰论坛”上正式发布,受到会议嘉宾与企业的高度评价。
本文来源:智东西(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运营者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,谢谢。)